广东省珠海市绿宇生化技术研究所,始建于2000年1月工商登记注册,净资产4500万元,资产负债率28%。隶属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拥有一家国家核准定点的颇具规模农药生产企业和在海南组建了一家以研制开发天然南药为主的三亚三林科热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现有职工28人,专业技术人员19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6人,硕士8人,博士4人,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68%以上。
本研究所主要从事研制,开发与生产农药(生物与微生物)及防治动植物无特定疫害技术,农业与林业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公益和应用性研究工作。承担有国家“863”如《16%虫线清与14%百枯净药剂防治水稻负泥虫,稻小潜叶蛾,稻泥苞虫,水稻蚜虫,二化螟,纵卷叶螟,褐飞虱,稻蝗以及稻瘟病,恶苗病,白叶枯,稻曲病与纹枯病等病虫害综合技术》,《14%百枯净药剂防治棉花黄枯萎病与红叶枯病技术》,《16%虫线清药剂棉花棉铃虫、棉红蜘蛛、棉蓟马及甜菜夜蛾技术》,《36%降黄龙(降黄化)药剂防治柑、桔、橙、柠檬及其苗木黄龙病技术》,《14%百枯净药剂防治香蕉(粉蕉类)镰刀菌(巴拿马)枯萎病技术》,《16%虫线清药剂使植物带毒防除松材线虫病及钻蛀性有害生物技术》,《16%虫线清药剂防治杨树天牛,松萧氏松茎象,松纵坑切梢小蠹等钻蛀性有害生物技术》,《16%虫线清药剂防除松材线虫病及杀灭媒介松墨天牛幼、成虫和治疗罹病松树技术》,《防治橡胶树红根病与褐根病等根病技术》;《防治割胶树褐皮(死皮)病技术》等国家和省级火炬、星火计划,创新基金,攻关,高新技术项目等。目前研制开发生化杀虫杀螨杀线虫,杀菌治病与荔枝、香蕉保鲜,杀灭与驱拒老鼠药剂等10大系列70多个品种。为广东省,国家直至国外诸多国家及地区提供防治动、植物无特定疫害技术服务。
多年尤其是“十二五”国家科研计划全面开展以来,本研究所重点发展以农林业生物、农业信息、农林业资源节约与生态等为核心的农业高新技术,加强原始和集成创新,在农林业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取得了重要突破,获得了一批农业先进技术和新产品,重点解决事关国家粮棉、食品、生态安全的战略性、前沿性技术问题,力争掌握未来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本研究所紧密结合农林业产业发展,推动高新技术与产业无缝对接。围绕农林业产业的发展趋势,推动优势科技与农林产业的直接对接,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首先,依托黑龙江省北大荒集团公司,打造了防治“中国大粮仓”水稻危险性病虫害品牌。
其次,与贵州贵阳学院,新疆石河子大学创建产学研联盟机制,主动接轨中国棉花、玉米病虫害及高产创建,已在新疆及西北区域棉花、玉米主栽区应用推广;
第三,克服资源环境制约,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降盐压碱修复(改良)栽植粮棉油菜果等耕地盐渍(盐碱)地与全国耕地农用地膜(塑料制品)、膜降解需求进入了试验示范;围绕林业产业链全程开展研究,会同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已经研发16%虫线清药剂防治最具危险性的“松树癌症”松材线虫病及杀灭媒介松墨天牛幼、成虫和治疗罹病人文景观松树,防治杨树天牛、萧氏松茎象等蛀干类与钻蛀性有害生物,促进中国林业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保障了国土生态安全;以海南农垦橡胶集团为平台,防治橡胶树红根病、褐根病等根病与割胶树褐皮(死皮)病等“世纪病害”,为世界天然橡胶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第四,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与广西区柑橘研究所在广东、广西、江西、海南、湖南、江苏、浙江等省份,联合当地政府或科研单位,共同建设了防治“世纪绝症”柑橘及其苗木黄龙(黄化)病,香蕉镰刀菌(巴拿马)枯萎病技术与示范基地,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第五,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进,提升经济整体质量。与海南省药物研究所共建天然南药研发中心,致力于治疗与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疾病和糖尿病疾病;治疗与预防内风湿关节炎慢性疾病和治疗与预防肺、肝、胃等恶性肿瘤疾病等中医药的研发,分别具有确切疗效,造福全人类。
至2013年,取得科技成果35项,属国内领先以上的有28项,国际领先以上23项,本单位机构完善,有严格的管理,检查及考核承担各类科技项目的制度,按任务下达部门要求汇报项目执行情况